第1章 情牵断恋之暮帘夕阳

作者: 赵世

  这件事和以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给了我人生不少启悟。我想,要是我顺利地和一个叫张素芬的女子走进婚姻的殿堂,我的人生之路肯定就是另外的风景了,当然就不会有今天从这里走过的感怀。徒步乌江也许想都想不到,更不要说以记者的身份来经历乌江了。

  中午走到桶井乡政府吃中饭,说是饭其实就是一大碗面条。不过有面条吃已经很不错了。这个乡虽然也地处乌江边,但其落后却是乌江边上少见的乡村了。乡党委书记王贵军和乡长肖锦淮这样描述他们乡的情况:桶井乡,穷地方,守着乌江闹水荒,17男儿去刹广(打工),八旬老人等皇粮(救济)!当然不是他们编的,说是村民编的顺口溜。这个乡有24000多人,贫困人口就有9000多,2001年县有关部门抽查,发现大多数村民每人每天的生活消费还不到五毛钱。全乡严重缺水,干旱时连乡政府的工作人员都是一盆水用一天。全乡有8个村不通公路,8个村没有村办小学,有教学点的又没有老师,有的村是群众自筹粮食请初中生来教孩子们识字……

  用这个地方的人的话来说就是两个字:干燥。干燥的土地是不长庄稼的。可再苦再累,人们还是在这土地上没完没了地繁衍生息,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。

  上世纪70年代,在我家乡箭石坡和稳坪区这一带,每年的正月十四、十五到二十日这些天,土家山寨有放“阳灯”的习惯。一家人放了“阳灯”说是可以免除这一年的灾害,尤其是可以免除火灾,一寨人共同放了“阳灯”可以免除全寨人的灾难。那个年代经济很困难,一家人放不起,只好大家凑钱来共同放。“阳灯”用宣纸、竹片、铁丝编、糊而成,其高度七尺,圆筒直径为三尺。顶端封口,下端敞开,筒内用宣纸裹成许多麻绳状,然后洒上足够的煤油或者柴油,晚上九点钟左右阴阳先生一番祭祀,后,“阳灯”由两个人托起,再拿火把点燃,“阳灯”经过烟熏,慢慢向上升腾,在锣鼓和一片喝彩声中,“阳灯”越“飞”越快,越“飞”越远,当“阳灯”飞越到山的那面后,人们才能安心进屋消停。往往也有阳灯放不上天的时候,才放上去百把米高就落了下来,也有的刚点上火,宣纸糊的圆筒就被燃烧掉,土家人就认为是不吉利,是神灵作怪,得改日重放一次。实际上这跟编制技术有关。阳灯放到别的村寨上空,村寨里的大人小孩都站在院坝里喝彩,希望能把阳灯吼到别的地方去降落。阳灯落到这个村寨的山坡上,这个村寨的人就得马上组织大家凑钱来“送”阳灯,不送的......

  

  黄瓜小说网 | 网站地图

封面页 目 录 下一章